3、装置性违章主要有:(1)个别三级配电盘柜设计不合理,无法做到分级控制;(2)现场使用的电源线轴有漏电保护器失灵而没有及时更换的;(3)外协单位自行配置的安全帽有不合格的;(4)室内电缆沟等沟道没有铺设临时盖板;(5)高处平台临边处没有设置安全警告警示标识;(6)外协队伍自带的中小型施工机具日常维修保养不到位,存在带病运行情况;(7)外协单位临时租用的汽车吊等起重机械存在安全防护装置不齐全的情况;(8)个别工程现场存在拼机械的情况,使用中的老旧大型起重机械定期维修保养工作不到位。

(三)“反违章”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主要问题

通过对调查问卷进行收集与整理,许多人员都认为违章现象屡禁不止的根源既同电力施工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外部环境有关联,也同电力施工企业自身的管理模式有着密切的关系。

1、企业面临生存与发展的窘境,在工程中标价偏低的情况下,有的业主方还违背《合同法》的规定,压缩约定的合理工期,作为处于相对弱势的承建单位不得不在一定时期内拼人力、拼机械,且有时又要受到图纸不到位或设备不到货等客观条件的制约,致使“反违章”工作反复性大,不能始终保持一种良好的在控状态。

2、安全生产委员会的综合监管职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职能部室和管理岗位在安全职责划分方面存在不清晰,工程现场缺乏有效的综合监管和专项监管机制。

3、现场施工负责人对安全工作不够重视或支持力度不足,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自身的安全意识淡漠,安全培训教育工作缺乏针对性,且外协施工人员的流动性大,不易进行有效管理。

4、基层管理人员不能正确区别安全管理与安全监督,不能处理安全生产与其它工作之间的关系,对安全工作抱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不能做到以身作则,以实际行动支持安监人员的工作。

5、在机械安全管理方面,在企业转变管理模式的过程中,机械管理“四个队伍”出现专业人员流失、后备人才匮乏的情况,且自有的大型机械存在超期服役和老化严重的实际情况。在中小型机械的使用管理方面,基本上都由外协队伍自带,而由于其缺少专业维护保养人员,运行中出现的故障难以得到及时和有效的排除。

6、安全经费不能及时投入到位,安全设施缺乏有效地投入管理模式,“谁施工谁负责”原则没有切实贯彻落实到位。在“代”责任管理单位对外协队伍进行监管的过程中,也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体制。

7、现场专职安监人员配置不足,安监力量偏于薄弱,且其自身素质不能完全实际管理需求,需进一步强化和提高。同时,目前还存在“安置型”上岗,高素质安监人员不愿继续干而转岗等实际情况。

来源:美文网 关键字:美文网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立即删除!
  
爱我么(www.awme.cn)致力于高质量知识类免费分享,持续提供有价值的内容,让知识获取更便捷!

上一篇:教育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共18篇)-工作报告 下一篇:月工作总结报告(精选18篇)-工作报告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