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健全组织,合理设置。年以来,各县及乡镇党委、各级团组织按“村村建支部”的要求,本着“有利于党组织加强对团组织的领导,有利于团组织在经济建设中发挥作用,有利于团组织服务和联系青年,有利于健全团的组织管理和系统领导”的原则,合理调整农牧区基层团组织设置,共调整设置村团支部411个,村民委员会全部建立了团支部。
3、配强班子,优化结构。一是重视州县乡团干部的选拔配备工作,各县委组织部、团县委共同深入到各乡镇考察团委书记人选,并按组织部门任命的程序对全州40个乡镇团委书记进行了任命。目前,全州专职团干部58人,其中县级2人、科级8人,党员51人,大专以上文化53人,平均年龄28.7岁。二是结合实际配备村团支部书记。保证农村150户以上、牧区100户以上的村有专职团支书,年报酬在300元以上,团支部书记的年龄一般控制在28岁以下;人口较少村的团支书可由党支部委员兼任,对工作积极主动、责任心强、认真履行工作职责的,兼职报酬方面也应有适当补贴。
4、壮大队伍,增强活力。一是加大团干部教育培训力度。各级党委切实把团干部理论学习和思想教育列入干部教育规划,先后选送各级团干部200余人参加省、州团干部培训学习;团州委举办团干部培训班12期,参训团干部600余人次。各县、乡镇也结合工作实际,每年定期对农村团干部进行教育培训,并注重把科技培训列入团干部教育培训计划,使每个村级团干部均掌握2门以上实用科学技术。各级党组织举办的党员干部培训班,也坚持安排团干部参加,实现了团干部教育培训与党员干部培训同步进行。二是加大团员发展和“推优”力度。全县各级团组织坚持“积极地、有计划地发展新团员,向一切先进青年敞开团的大门”的方针,放手发展团员,让广大青年都能够进入团的组织受教育、长才干,20发展新团员4862余名,全州团青比例达到23.7%,共有556名经“推优”入党。
5、示范带动,促进发展。各级团组织坚持以“服务万村行动”统揽农村共青团工作全局,认真开展青年人才工程、青年文明工程和服务万村脱贫致富行动,大胆探索新形势下基层团组织工作的方法和路子。一是积极争取各部门支持,举办团员青年科技培训701期,受训60472人次,掀起了农村团员青年学科技、用科技的热潮。二是基地建设逐步规范。各级团组织紧紧围绕新兴产业,结合实际,通过信息服务、资金扶持等多种方式,使一批特色明显的、科技含量高、辐射带动强的“青字号”项目基地上规模,上档次。同时把贵德三河、贵南茫曲、兴海唐乃亥等乡镇作为试点,为青年农牧民学科技和文化知识提供了阵地保障和有效载体。三是典型作用日渐突出。各级团组织充分调动青年星火带头人的积极性,发挥优势,引导青年投身重点产业发展,效应显著。2001年以来年全州涌现出农牧区星火带头人45名。
上一篇:工作报告结尾(合集20篇)-工作报告 下一篇:防汛工作汇报(精选18篇)-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