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做好利比亚承包工程企业资产保全,两家企业获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预赔款2.1亿元人民币,帮助企业克服经营困难。
(三)工作推进注重实效,找准促进商务发展的着力点
1、抓市场。
着力提升首都消费市场影响力。
一是继续提高市场品牌丰富度。
通过“各地商品大集”吸引480多个国内品牌落户,新批准零售外资店铺511家,累计超过3700家,其中专卖店1480家,带动品牌消费快速增长。
二是提高特色企业集中度。
重点改造鲜鱼口、酷车小镇等特色商业街,整体推介24条市级特色商业街区,拉动特色消费。
举办“2011特色商业消夏节”活动,实现销售收入近15亿元,同比翻番。
推进“老字号”企业创新发展,举办2011“中国 (北京)中华老字号博览会”,评定中华传统技艺技能大师20名,推动“老字号”技艺传承。
重点监测的'20家“老字号”企业销售额增长33%,新开店铺 416家。
三是加快发展新型消费。
举办“2011中国(北京)电子商务大会暨电子商务博览会”,大力促进网上零售业发展,网上商店零售额达256.4亿元,增长1倍。
四是努力营造安全便利消费环境。
深入推进由10项专利技术支撑的“放心肉”工程试点工作,形成了市级、区县到企业纵向贯通的信息化监管系统;丰台、大兴等区加强酒类流通管理,
全市酒类备案登记企业达7.4万余户,在130余户酒类批发企业推广使用机打随附单;持续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处理案件1880起,
涉案金额超过3亿元;加强商业服务业安全生产监管,全年共检查经营单位9951家次,消除安全隐患6949 起,保障流通领域平稳有序运行。
帮助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组织829家次企业参加24场境内外国际展会,其中,“双自主”企业占参展企业的97.1%,带动全市“双自主”企业出口59.1亿美元,增长24.6%,占全市出口10%。
组织230多家次服务外包企业参加8个境内外服务贸易展会,引导服务外包向高端发展。
我市3家服务外包企业员工人数超万人,4家企业入选2011年中国服务外包十大领军企业,5家企业在境外上市,继续保持全国领军城市地位。
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促进我市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在“中国标准走出去”、“联合走出去”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2、抓平台。
搭建消费促进平台。
举办“2011北京购物季”等16项全市性和东城王府井品牌节、西城西单时尚年会、海淀品牌消费节等95项区域性主题促消费活动。
组织13期“各地商品大集”,推出“集超对接”新模式,并首次举办“北京台湾名品博览会”,累计1000多家企业1万多种商品参加,签约金额和采购意向超过2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