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我国财务会计报告的现存问题
1、无法满足信息使用者的不同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复杂,企业组织形式及其在社会和市场竞争中的地位不断发生变化,除了直接投资者、债权人外,企业内外还出现了大量不同的会计信息使用者,包括政府部门、顾客、合作伙伴、社会部门等等。企业财务环境的变化,致使信息使用者对财务报告提出了新的需求:不仅要获取财务信息,还要获取非财务信息;不仅要获取定量信息,还要更多地获取定性信息;不仅要获取确定的信息,还要更多的获取不确定的信息;不仅要获取历史信息,还要更多地获取预测信息;不仅要获取企业整体的信息,还要获取分部信息。信息使用者要求拓展信息披露的内容,在信息的质量上强调信息的相关性、一致性与及时性[3]。
2、无法满足信息的时效性需求。在当前的信息社会中,对信息时效性的要求已经成为所有信息使用者的共识,及时的信息披露有利于投资者作出正确的决策,也可以避免因信息滞后导致的经济损失,而延迟滞后的信息则可能错过投资机会。现行财务会计报告的披露已经无法达到披露信息质量的及时性要求,披露的周期、时限过长,如企业的年度财务报告要求在年度末4个月内报出,而中期财务报告要求在中期结束后2个月内报出。在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2个月的时间企业的财务状况可能发生巨大的变化。英国的巴林银行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1994年底其帐面净资产为450亿--500亿美元,而到1995年2月底该银行已进入破产境地,此时其1994年的财务报告还未完成。由此可见,现行的财务报告体系已跟不上现代社会的发展步伐[4]。
同时,较长的报告周期为企业进行各种幕后交易创造了时间条件,如在我国的上市公司中,资产重组、关联交易现象一般发生在年底编制报表前。依据过时的、经过调整的信息做决策,成功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由此可见,现行的财务报告体系由于对报告的披露主要集中在年度或者半年度这样的固定时间段中,所以对于即时发生的重大信息无法及时地进行披露,给信息使用者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参考文献
[1] 宋瑜. 实时会计信息系统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
[2] 方金辉. 试论现代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体系的构建[J]. 经营管理者,,(13):38.
[3] 方红星. 试论财务会计的理论构型与概念结构[J]. 广西会计,1995,(08):3-6.
[4] 王治安. 试论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信息范围[J]. 林业财务与会计,,(10):13-15.
篇9:现行财务会计报告模式改进的探讨
一、价值法下通用财务会计报告模式的结构及缺陷
现行财务会计报告采用的是在价值法指导下的通用财务会计报告模式(Generalpurposereportingmodel),在这种模式下,报告单位通过收集、加工、整理、计算、汇总等一系列财务会计程序产生通用的财务会计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