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落实奖惩问责机制,全力推进环境卫生深入发展。20xx年我县在去年成立的两个定期明察组的基础上,增加一个不定期暗访组。每月在县环卫主管部门抓好日常整治工作及责任单位做好日常监督工作的同时,通过“定期明察、不定期暗访”的方式,对全县11条市政道路97个责任单位的责任区和10个乡镇、加钗农场和新市农场的镇墟(场部)、集贸市场和农村(连队)进行考核。并充分利用《今日》报、县广播电视台和县委、县政府四套班子综合办公楼公共宣传栏,将我县考核结果和暗访情况进行公示,具体通报对象还包括乡镇联系县领导,各单位主要领导、各乡镇书记、镇长,乡镇驻点干部。全年共表彰168个单位(村庄、个人),发放15.8万元奖励资金(奖励资金作为环境整治工作经费);通报96个单位(村庄、个人),26个单位(村庄、个人)作检讨。
(六)完善规章制度建设,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一是组织编制城乡环境卫生体系规划、沿街建(构)筑物立面整治规划、停车场建设规划、市场建设规划、排水及污水处理专项规划、户外广告设置规划、城镇园林绿化、公园建设规划、公共厕所规划、城镇公共照明规划等9项专项规划。二是依次建立完善县、乡(镇)、村三级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制度。如清扫保洁、公厕管理、门前三包、垃圾收运处理等管理制度及建立和完善了县、乡(镇)、村三级乡村环境整治指标考核体系,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各级干部年终目标管理考核。使城乡环境卫生管理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三、存在问题
(一)环卫意识有待提高。还需继续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努力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提高环卫意识。
(二)财力有限,未能达到垃圾收集、存贮、运输设施配套,目前生活垃圾收集处理设施,还无法满足农村生活垃圾清运处理要求。同时我县也未能形成一套分配合理、行之有效的农村垃圾处理资金分担体制。
(三)未能实现垃圾分类投放,可回收垃圾未能实现废物利用,同时还存在将树枝、树叶和杂草等投放进垃圾桶(池)的情况,导致垃圾清运成本增加。
(四)由于农村的硬件设施不到位,没有排水沟,而排水不畅、村内大面积积水问题,无形加大了整治工作难度,也是开展阻碍环境卫生整治一大重症。
(五)生活垃圾收运处理模式发展还不平衡,城区与乡镇、乡镇与乡镇、乡镇与农场之间还存在着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力度上的差异,城乡联动、城乡一体的环卫作业体系还有待完善。
四、20xx年工作计划
(一)全面消灭县城区暴露生活垃圾。一是针对我县政府机关单位辖区、居住小区、市场、部分市政道路、“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易产生生活垃圾死角的地方,合理布设具有一定辐射半径、能够满足投放量及便于投放垃圾的封闭式垃圾桶,并及时进行密闭清运,解决生活垃圾从生活区域往街面丢的情况。二是针对城区夜宵、冷饮摊点“脏、乱、差”现状,划定可以从事经营夜宵、冷饮摊的街道(区域)2-4条(处),形成相对集中的夜宵、冷饮摊区,并将违章的摊点进行取缔,以实现夜宵、冷饮摊点设置科学化、经营服务和垃圾收运规范化,有效治理夜宵、冷饮餐厨垃圾滞留在市政路面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