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三章)
 
  国学诗词雏鹰计划:阅读此篇名篇《道德经(第三章)》来自:《道德经》
 
  老子
 
  诗词库文周64字数道德经
 
  原文
 
  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
 
  翻译
 
  不推崇有才德的人,导使老百姓不互相争夺;不珍爱难得的财物,导使老百姓不去偷窃;不显耀足以引起贪心的事物,导使民心不被迷乱。因此,圣人的治理原则是:排空百姓的心机,填饱百姓的肚腹,减弱百姓的竞争意图,增强百姓的筋骨体魄,经常使老百姓没有智巧,没有欲望。致使那些有才智的人也不敢妄为造事。圣人按照「无为」的原则去做,办事顺应自然,那么,天下就不会不太平了。
 
  释义/赏析
 
  上:一作「尚」,即崇尚、尊崇。贤:有德行、有才能的人。贵:重视,珍贵。货:财物。盗:窃取财物。见(xian):通「现」,出现,显露。此是显示,炫耀的意思。使民不乱:一作「使心不乱」、又作「使民心不乱」心:古人以为心主思维,此指思想,头脑。虚其心:使他们心里空虚,无思无欲。虚,空虚。弱其志:使他们减弱志气。削弱他们竞争的意图。敢:进取。弗为:同「无为」。治:治理,此意是治理得天下太平。「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句:一作「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又作「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为。」
 
  繁体原文
 
  不上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不亂。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恆使民無知無欲。使夫知不敢,弗爲而已,則無不治。
 
  翻译
 
  不推崇有才德的人,導使老百姓不互相爭奪;不珍愛難得的財物,導使老百姓不去偷竊;不顯耀足以引起貪心的事物,導使民心不被迷亂。因此,聖人的治理原則是:排空百姓的心機,填飽百姓的肚腹,減弱百姓的競爭意圖,增強百姓的筋骨體魄,經常使老百姓沒有智巧,沒有慾望。致使那些有才智的人也不敢妄爲造事。聖人按照「無爲」的原則去做,辦事順應自然,那麼,天下就不會不太平了。
 
  释义/赏析
 
  上:一作「尙」,即崇尙、尊崇。賢:有德行、有才能的人。貴:重視,珍貴。貨:財物。盜:竊取財物。見(xian):通「現」,出現,顯露。此是顯示,炫耀的意思。使民不亂:一作「使心不亂」、又作「使民心不亂」。心:古人以爲心主思維,此指思想,頭腦。虛其心:使他們心裏空虛,無思無欲。虛,空虛。弱其志:使他們減弱志氣。削弱他們競爭的意圖。敢:進取。弗爲:同「無爲」。治:治理,此意是治理得天下太平。「使夫知不敢,弗爲而已,則無不治。」句:一作「使夫智者不敢爲也。爲無爲,則無不治。」,又作「使夫智者不敢爲也。爲無爲,則無不爲。」
 
  标题:道德经(第三章)
 
  来源:词字云

来源:词字云 关键字:道德经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立即删除!
   道德经
爱我么(www.awme.cn)致力于高质量知识类免费分享,持续提供有价值的内容,让知识获取更便捷!

上一篇:靐-是什么意思- 靐的读音笔画-汉字字典/靐-笔画顺序-笔顺怎么写 下一篇:道德经(第二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