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仅有班主任在抓,而任课教师只上课,其他不管不问,教师队伍对学生全面教育没有形成合力。

(4)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脱钩,学校和家庭没有结成健全的教育网络。

3、社会原因

(1)社区、单位对失学的无业青少年犯罪的`控制、管理、预防等职能作用弱化。综合治理组织对青少年帮教工作滞后,是青少年犯罪率上升的一个重要原因。

(2)受不健康社会文化的影响。非法报刊书籍、音像制品,特别是近年来的电子网络中的暴力、恐怖、色情等内容严重污染和伤害青少年的心灵,使他们模仿作案。

(三)青少年犯罪的预防措施

1、坚持教育为本,预防为主。建立政法单位包校、部门(科室)包班的预防教育机制,选派具有丰富法律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优秀干部兼任学校的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协助、指导学校开展法制教育工作,协助学校对有不良行为的学生进行帮教,协助解决校园及周边环境的治理。同时要充分发挥共青团、妇联、街道、社区、和其他群众组织的作用,努力消除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社会不良因素,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2、落实责任制,建立奖惩机制。把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制的考核范围,建立相应奖惩机制,明确工作职责,将责任制落实到家庭、单位、学校、街道和社区,形成多方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3、充分发挥学校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作用。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指导和督促各级各类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把法制教育、纪律教育和预防犯罪(被侵害)教育纳入教育计划,把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结合起来,通过组织学生观看录象、电影,举办法律知识竞赛,模拟法庭等活动,对学生进行生动、直观的教育,强化学生的道德意识和法制观念。同时,将学校法制教育工作与安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把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作为评定学校的一项重要内容。

4、采取有力措施制止中小学生的流失现象的发生,预防和控制辍学学生的违法犯罪。对无业青少年要协调家庭、单位以及社会各方面力量,加强教育和管理。

5、开展形式多样的文明家庭评选活动,提高家庭文明程度,杜绝家庭暴力,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把教育好子女作为评选文明家庭的重要条件。特别注意抓好对残缺家庭子女的教育,责成监护人切实履行监护责任,防止残缺家庭子女无人监护,流散社会,误入歧途。

6、加强对电子信息产品和计算机网络的监管,及时清除含有反动、色情、暴力和其他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电子信息内容。进一步清理整顿音像制品行业,加大“扫黄”、‘打非”力度。

来源:美文网 关键字:美文网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立即删除!
  
爱我么(www.awme.cn)致力于高质量知识类免费分享,持续提供有价值的内容,让知识获取更便捷!

上一篇:幼儿园年度工作报告(共15篇)-工作报告 下一篇:没有了

发表评论